201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北京大學智能控制與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工學院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和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共同主辦。來自國內智能控制與機器人領域的四位頂尖專家學者:中國科學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主任郭雷院士、北京理工大學福田敏男院士、華中科技大學熊蔡華教授、北京大學王龍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分享了他們在智能控制與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領域最新的思想和應用經驗。報告吸引了數十位相關領域的學者、師生蒞臨。論壇由北京大學工學院王啟寧研究員主持。
小型數控銑床
北京大學工學院黨委書記孫智利表示,智能機器人既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也是最具有潛力的產業領域,更是在國家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北大真誠歡迎國內外優秀的科研人才前來建立業務或研究關系,共同為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郭雷率先作了主題為“大群體同步性與納什均衡”的學術報告。他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群體同步性的相關模型,并闡述了用于推導模型的一些必要數學理論:譜圖理論、隨機矩陣的乘機、大偏差估計、滲流理論等。緊接著,郭雷還講解了關于納什均衡的相關數學推導,他指出研究納什均衡的應用對于傳統控制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后,由福田敏男帶來主題為“微米與納米級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的報告。其報告主要介紹了微米與納米級機器人技術操作器,通過使用技術操作器賦予生物細胞特征,對生物細胞進行屏蔽和培養,以及通過使用微米與納米級機器人技術操作器可以最終形成模型和結構。這種運用了機器人技術的生物裝配器對于生物納米細胞技術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進步和創新。
熊蔡華的報告主題為“人體運動科學與穿戴式機器人”。他首先介紹了人體運動科學與穿戴式機器人的研究現狀,熊蔡華通過對比人類與類人猿的手,生動地舉例展示了人體運動科學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并表示現在的研究重點是仿人手形態結構設計假手,同時也介紹了這一研究進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以及針對這些難題科研學者們正在或者即將進行的各種重要研究計劃。
王龍的報告主題為“從錢學森到AlphaGo”,他首先追溯了控制論以及人工智能在國際范圍內的發展簡史,以及控制論與人工智能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緊密聯系。王龍又以目前人工智能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物AlphaGo為例,闡述了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發展狀況,存在的一些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以及對于未來的一些設想和展望。
進入互動環節,在場師生們紛紛提問,表達了自己對智能控制與機器人領域的興趣和疑惑,現場氣氛熱烈,嘉賓學者圍繞聽眾問題進行了詳盡而精彩的闡述。至此,“北京大學智能控制與機器人創新論壇”圓滿地落下帷幕。